您的位置:科河生活网 > 杂谈 > >正文

​为什么要把彝族同胞拒之门外?

摘要为什么要把彝族同胞拒之门外? 关于四川凉山彝族同胞入住酒店被拒事情,说几句。 和四川老乡聊起这个事情。他说,多年前,农村老家有时就会碰到一些穿衣邋遢不堪,浑身散发异...

为什么要把彝族同胞拒之门外?

关于四川凉山彝族同胞入住酒店被拒事情,说几句。

和四川老乡聊起这个事情。他说,多年前,农村老家有时就会碰到一些穿衣邋遢不堪,浑身散发异味的“黑人”,大概是来讨吃或讨钱,若是主家不给,他们就会在柴屋附近悄悄找个地方就地过夜;老家的孩子不听话了,老人常用“彝胞”会把你带走之类的话吓唬孩子。可见,彝族同胞的一些言行的确造成了“野蛮”“脏臭”等等不好的影响,“彝胞”在四川话里听起来,更是偏贬义的词。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,不知道现在境况如何?这至少反映了凉山彝族同胞在当时来说,是非常困苦的。

几年前,我曾去过一次凉山的盐边和昭觉,第一感觉是,那里的人虽然不爱干净,也不好沟通,但是单纯、拙朴,年轻人向往走出山沟,憧憬好的未来。那里有些地方还是很艰苦,没什么产业,大人种点地,孩子放羊,还种植樱桃、核桃、梨等等。在那里,我吃了一顿晚餐,吃的大概以土豆为主,还有个黑乎乎的荞麦之类的,不太认识。印象深刻的是,土豆的做法的确是不太能接受:大概是地上简单垒了一个灶,上面放铁锅,土豆大致一洗,就囫囵开煮,可能是为了熟的更快些,他们就在土豆上面放一个塑料薄膜。我吃了半个,半夜就闹肚子。

后来听说,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入,年轻人有的会下山进工厂、做些小生意,慢慢的开始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的洪流。

其实,最想说的是,我们国家是56个民族融合发展的大家庭。上世纪30年代的壮阔红色凉山革命史,在这里,红军经历四渡赤水后,在当地老乡帮助下,红军巧渡金沙江,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,取得战略性的伟大转移,保存了革命力量,再次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,在这里,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刘伯承和小叶丹的彝海结盟,中国工农红军得以迅速抢占大渡河,挥兵北上,为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,可以说凉山彝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近年来,我国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程,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,凉山人民也在不断进步,经济持续向好,与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文化的繁荣。

主席也说了,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征程中,一个都不能落下,这其中当然包括彝族同胞在内的各民族人民。再看看天安门城楼两侧书写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”和“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”。

那,我们怎么能丢下近300万人口的凉山彝族呢?

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了,凉山已经取得了诸多发展,尽管可能还有不少不足和不良习气,但是凉山彝族同胞来到发达地区,不可以一张冷冰冰了脸和一句冷冰冰的话,简单拒绝一个地区的一个民族,若是这样,那显然就是偏见和歧视。

时代在进步,民族间的融合也在进步。接待方换一种方式是否会更好呢?入住前,礼貌提醒、告知,如果工作再细一些,那就提前了解下他们的需求,店方提供更周到的服务。再不济,对于个别不遵纪守法、不守道德之人,可以依规依法处理。

这既是义,也是礼和法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