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向变了?中方晒出新版地图,南海周边国家反对,局势变成3对1
风向变了?中方晒出新版地图,南海周边国家反对,局势变成3对1
8月28日,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上,中国2023年版标准地图正式发布。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,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。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,具有严肃的政治性、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,它同国旗、国徽、国歌一样,都是国家的象征。
中国2023年版标准地图的发布,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。8月30日,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,反对中方将藏南地区(印方称“阿鲁纳恰尔邦”)、洞朗地区和阿克赛钦纳入中国领土。印度外长苏杰生认为,中方的主张“毫无根据”,只会增加边界问题的复杂性,印方拒绝给予承认。
在刚刚结束的南非金砖组织领导人峰会期间,中国领导人与印度总理莫迪实现了会晤。中方强调,需要从大局出发,妥善处理边界问题。在此之前,今年的8月13日,中印两军举行了第十九轮军长级会谈,双方围绕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剩余问题展开积极、深入和建设性沟通,同意保持对话势头,尽快解决剩余问题,共同维护中印边境的和平安宁。
中方释放的善意,让印度看到了“得寸进尺”的希望,对于中国新版地图的无理指责,就是这种心态在做怪。表面上看,2022年印度的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五,但与中国的综合差距不减反增。有印度媒体认为,中印之间的差距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一是政策选择不同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,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,而印度则强调自给自足,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。包括谷歌、亚马逊、Facebook、微软、小米在内的多家知名科技公司,先后因税务问题,收到了印度政府开出的巨额罚单。这样的市场环境,你让他国企业如何在印度开展正常的业务往来?
二是制度效率不同。中国建立了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和法治环境,而印度受到了官僚主义、严重腐败的双重困扰。印度是一个多民族、多种族、多宗教的国家,社会结构非常复杂,它让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,腐败问题随之产生,富裕阶层习惯于利用资源和权力谋取私利。
三是人力资源不同。中国重视教育和技能培训,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,而印度的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,劳动力素质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印度的识字率为16.6%,跟同期的中国相差不大,现在呢,中国的识字率已经高达97%,而印度的识字率还不到50%,两国之间已经拉开了明显的差距。
四是技术创新不同。中国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支出,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品,而印度缺乏科技投入和研发支出,关键技术和产品依赖于进口。为了改变芯片制造的短板,2021年底,莫迪政府推出了一项高达7600亿卢比(102亿美元)的激励计划,至今也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。外媒认为,100亿美元的激励,相对于芯片行业来说,简直就是杯水车薪。在实现芯片自主之前,印度需要改善市场环境,保障稳定的水电供应,做事迟缓的风格,也需要克服。
中方提醒印度要从大局出发,就是希望它认清形势,摆正位置。在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前提下,与中国对抗,甚至为敌,只会遭到中方的迎头痛击。我们强调对话,愿意改善与印度的关系,但绝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做出让步。
就在印度发出声明的同一天,马来西亚外交部发出公告,反对中方将沙巴和砂拉越水域纳为中国管辖的海域。紧接着,菲律宾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,“将菲律宾岛礁和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合法化,中国的做法缺乏国际法依据”。
出现3对1的局势,难道说风向有变?不,看看中方的回应就明白了。在例行的记者会上,针对外媒的提问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,2023年版标准地图的发布,是中方依法行使主权的例行性做法,希望有关方面客观冷静看待,不要过度解读。
对于敏感的边界问题,外界有种种杂音并不奇怪,关键是他们没有弄懂2大核心,一是主导权,也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,二是主动权,也就是由谁掌控局势的问题。发言人的一句话,轻松地带过外部杂音,体现了大国的信心与实力。我们希望尽可能低成本地化解分歧、消除矛盾,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核心利益上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,如果有人想趁虚而入,甚至得寸进尺,那么必将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击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