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州庙会之印象
陈州庙会之印象
陈州,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旧时的别称。著名豫剧《陈州放粮》、《下陈州》里面的陈州指的就是这里。虽说这里解放后不久就已命名为淮阳县,可在我们老家,许多老人还是习惯叫它“陈州”。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,在陈州龙湖四周和太昊陵前面的广场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。因其会期之长、范围之广、人数之多曾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据了解,早在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专家评审鉴定和当地公证机关公证,太昊陵祭拜、敬香单日游客达825601人,成为全球"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",史称中国最"牛"的庙会。如果不是疫情影响,这个数字很可能早已被打破。
尽管说我家离陈州有四十公里的路程,但要是说起太昊陵庙会的来历,还真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。据史书记载,六千多年以前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(淮阳的最早期的称呼)。他“画开天地分阴阳,推演万物定乾坤",在以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。他发明网罟,教民渔猎畜牧,开创了原始畜牧业。他自认风姓,教人循规蹈矩;他制嫁娶之礼,使原始生民摆脱了愚昧的群婚状态;他发明了最原始的乐器琴瑟,教人礼乐之大化;他仰观天文;俯察地理,他创立八卦,结束结绳记事开启人类智慧,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。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人类的“缔造者”,每年二月二至三月三之间,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前来给他上香、祭拜。
我记得第一次去陈州赶庙会是在1983年,还是中学时期。当时,我们几个学生乘村里大人们开的拖拉机一同前往的。庙会场景,真的非常震撼!庙会那天,太昊陵前人头攒动,沿龙湖岸边十里长街摊位林立,出售各种工艺品、香裱、压缩馍等。从早到晚,行人如潮,水泄不通。庙会期间集各种戏剧、曲艺、杂耍、儿童游乐、时尚表演应有尽有。笙歌艳舞,热闹非凡。太昊陵前有个十几米大的香池,香灰堆积如山,青烟漫天蔽日,云雾蒸腾。池旁跪满了香客,他们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为的就是祈求福禄寿禧,岁岁平安。据主办方介绍,光铲香灰的服务人员就多达十几个,每天都用卡车清理香灰。如此盛况空前的壮观场面是其他寺庙很难与之媲美的。庙会上,人们还会用五彩线缝制鞋子和绣品敬献人祖,或挑起五彩装饰的花篮尽情舞蹈,祈祷人祖送子降福。其实,用五彩绣鞋祭祀生殖之神,是整个黄河流域民间的古老风俗。不少民间工艺、节庆民俗、图腾崇仰、农祀集会等,都把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"五色"作为正色,并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。
别人都是提香拎纸,有些还一步三叩头。听说还有拖家带口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有烧香的、还愿的、祭祖的、逛会的,整个场面热闹非凡。人群中提着或举着的香,各不相同,人们各自带着各自的愿望前来上香拜祖。有求平安好运的,有求学业有成的,有求招财进宝的,还有求早生贵子的等等。在攒动的人群中,远远望去,太昊陵院内香火朝天,烟飞满院,蒸蒸日上。
什么烧香、拜佛都是大人们的事,我们可不信那个。我们去陈州赶庙会,我非就是看各式各样的泥泥狗和小花馍,这可是远近闻名的。陈州的泥泥狗一般都是五种颜色,这五色的灵感说是来自八卦。五色是万物之本色,从泥泥狗的底色黑色而起,便揭示了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万物,这个宇宙大千世界万物生长的整体规律。泥泥狗身上的神秘八卦符号,反映出人祖伏羲对天地万象观察、归纳和总结的精粹。
小花馍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,经手工揉、搓、捏、掀、挑、上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而制成的一种面食。存放年余而不酸、不霉、不裂、不散、不变质。立而不斜,卧而不堆;外观洁白、光滑;在阳光下如瓷般迎光闪亮;馍底部呈阴阳八卦图形,构成了其独特的标志。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,陈州这块古老土地的名称也饱经沧桑,不断变更。它初称宛丘,继而叫陈州,一度称郢都,后又叫淮宁,现在又叫淮阳区。刚开始是一个诸侯国,后来又改为郡、州,后来又为县,直到现在为市辖区。日月交替,时代变更,漫长的岁月如白马过隙,去而不返。但是,陈州这座文化名城却一直闪耀着熠熠历史光辉。它文化内涵丰富,史料堆积深厚,为于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遗物;它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光辉创造,也描绘出中原大地对人类文明的帀大贡献;它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骄傲,也是我们豫东平原的自豪。从今而后,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,更应该为之添砖加瓦,让它借改革开放东风展现新姿,放射出更亮更灿烂的光芒,为于孙万代遗留下更宏大更深厚的蔽荫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