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宋代的“咬盏”
说说宋代的“咬盏”
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除了表现剧中人的爱恨情愁外,也比较真实地把宋朝人饮茶的习惯再现了出来。作为上流阶层待字闺中的女孩子,除了学习必要的女工与文字外,茶艺也是必学的功课。
穿越到宋朝,官宦家庭的女孩子如果没有一手上乘的茶艺,嫁出去会让人看不起,所以剧中的女孩子在学习茶艺时也会非常用心,甚至盛家四姑娘为了自己点的茶不咬盏而苦恼不已。
咬盏,是评价茶好坏的标准之一,与茶艺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。那时候评价一杯茶好不好,重点有两条:
一是,茶水的颜色,以纯白为上,青白、灰白、黄白等颜色反映了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足。
二是看汤花,汤花泛起后,水痕出现得晚的为好,出现早的不好。这就涉及到点茶者的水平问题了。如果茶末研得细腻,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,汤花就细腻均匀,紧紧地“咬”住盏沿,久久不散,就称之为咬盏;反之,汤花泛起,盏内早早就出现水痕,就叫不咬盏,说明茶艺水平一般。
现代人如果回到宋代,且不说点茶的手艺,诸如水沸如蟹眼的火候、研末的细腻程度、点茶的技巧……单就那些茶席上的工具,就够眼花缭乱了。也许我们根本不理解,宋朝人真是清闲,可以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茶饮上,简直不可思议。其实,贵族的生活方式,追求的从来就不是简单,而是一种通过一种看似程式化的仪轨,来达到精神上的体验。
有人说,中国的茶叶,如果能顺应时代潮流,就像冲泡咖啡一样,就能发扬光大了。也许茶饮真的成了速溶速饮时,中国的茶文就消亡了。因为,中国茶文化最独特之处就在于,它通过形而下的方式,达到形而上的经验,也即享受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。现代人也许根本不解宋朝人的那种品饮方式,但你不能不承认,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宋朝人生活的悠闲与雅致。
一眼千年,尽管点茶法还在小范围内流传着,却更多地成为茶艺表演的内容,至于喝茶,还是以冲泡法为主了。因此,现代人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茶咬不咬盏而苦恼,只是,即便如此,人们对茶的认知也大不如前。实在说,日常生活中,持家待客,了解一些茶文化,懂一点茶知识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繁忙的工作之余,餐前饭后,关掉手机,一家人围坐一起,来一杯符合时宜的香茶,也是件蛮有趣味的雅集。
除了点茶,宋代人还比较重视焚香、插花和挂画,这四样合到一起,便是四种雅事,纵然放到现在,这也是很不错的陶冶情操的方式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快乐认知的不断深入,相信,落寞已久的高雅的饮茶之风一定还会再度兴盛起来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