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不喜杨绛先生的人如此之多?
为什么不喜杨绛先生的人如此之多?
年少的时候我不太喜欢杨绛,后来发现文学圈不喜杨绛的比比皆是。杨绛或许跟冰心一样,在大众层面风评和口碑都好,但在文学圈子内行人风评一般。为啥我以前不太喜欢她呢?
我不太喜欢她主要有二:
1. 记得杨先生曾写文说起与邻居夫妇为洗衣起的争端,看其文不免认为邻居专横霸凌,对那对年轻夫妇的诋毁诟病影响甚广!多年以后读到年轻夫妇中妻子的自辩文,两相对比,显然杨先生有些过了!由此推及其人其性。
2.杨绛在写完《洗澡》多年之后,又写了《洗澡之后》,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。她说“甚感欣慰,终于不怕有人在她百年之后续写,填上不堪的尾巴”!她对自己书中的人物都如此爱惜,何况对她自己呢?爱惜羽毛是她的一贯作风吧!
3.在杨绛的书中,她强调夫妻鹣鲽情深。但是钱钟书却写了《围城》,说出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,城外的人想冲进来,这么深刻的话。我个人是不能理解的。
对杨先生的了解是偶然读到她的《我们仨》,从文中感受到她作为妻子对钟先生的包容和维护,作为母亲对女儿深切地爱,让人体会到家人之间的脉脉温情。对于之后网络上对她的批评指责很是惊讶,果然背后的原因归结起来离不开“利”之一字。
总之给我的感觉,杨绛先生言行不一,似乎极力通过自己去掩饰一些东西。
等年长以后,我忽然理解她清醒理智独立不麻烦别人是多好的女先生人设,写的小说散文不拖沓赘述,没有任何一个字的废话,不直白却意味深长,这样的女人自古少有。她是女人的楷模,是一个内心强大,不依附任何人始终坚强独立,即使爱人女儿都逝去,多少荣誉加身,情感孤独与繁华舞台都无法改变她独立做一个女君子。
同时,后期重读《围城》,大大改变了我对婚姻的看法,我曾一度以为写出这本书的钱先生是孤独终老的,后来才了解到钱先生有妻,能让一位对婚姻既敬又怕的文人甘愿困于婚姻的围城之中,想来杨先生付出颇多。人性本就复杂,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,但两位先生能互相扶持相伴多年,正所谓相爱容易相守难,这正是当今少有的婚姻模样,这点实在令我敬佩。
再重读《我们仨》,从《我们仨》中感觉到,杨绛钱钟书夫妻俩是那种有些特立独行的人,“我”或“我们”意识很强,外人外界怎么看怎么说不重要,你别牵扯我,我也不招惹你,和我没关系的人和事,我不感兴趣。可能就是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”的状态吧。说与世无争,也不是,涉及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答应。
老先生只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,顺遂着自己的心意走。哪管外界说三道四,风吹雨打,诋毁也好赞誉也罢与她都不相关。生活是自己过得,不是过给别人看的。关门埋头做自己喜欢的事,才是关键。
另外,再加上一路看来杨对世人的影响远远低于世人对她的尊重和褒扬,看完那个我们仨,对她更不复崇敬。这些年读到很多文章,各说各事,喜欢谁都是自己的事情,没必要非要别人跟!关键是本人扪心自问不负初心就好!
标签: